股票配资炒股公司 老电影中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①丨《风云儿女》:抗战烽火中的觉醒之歌
《风云儿女》诞生于1935年5月,讲述了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与好友梁质夫流亡上海,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转变。电影主题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在民族危亡之际激起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热情与勇气,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,在一个个历史关口股票配资炒股公司,激励中华儿女挺起脊梁。
“九·一八”事变与流亡的青年
1932年的上海,在同一屋檐下租住着几个外乡人。诗人辛白华来自黑龙江,爱国学生梁质夫来自吉林,少女阿凤则来自辽宁靠近长城脚下的小山村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他们都有家不能归,影片从一开始就暗指国破家亡的主题。
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日寇占领东三省,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关内,东北大学的师生就在其中。1935年12月9日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北平数千学生涌上街头,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,东大学生党员宋黎被推选为请愿队伍的总指挥。东大师生高举大旗冲出被军警封锁的校门,面对皮鞭、木棍和枪刺,东大学生用石灰、沙包冲破军警的阵线,成为“一二·九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。而在上海,影片中的年轻人也将迎来考验。
戏里戏外,白色恐怖下的上海
影片中,梁质夫因与革命者有联系被捕入狱;辛白华为了躲避抓捕,托庇于富商施夫人;失去资助的阿凤失学后加入歌舞班,四处巡演。而在影片外,创作者们也面临着白色恐怖的威胁。
1935年前后,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大肆绑架和捕杀革命同志,不允许文艺作品中出现任何宣传共产主义以及抗战的内容,上海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。然而上海的共产党人仍然坚持在文艺战线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。田汉刚撰写完《风云儿女》的故事大纲,就被反动派盯上,投入了监狱。田汉在狱中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歌词写在香烟纸上,托人辗转带出。夏衍完善剧本、聂耳谱曲、许幸之执导、吴逸贤拍摄,终于完成了影片的制作。
青岛的外国军舰
影片中,辛白华与施夫人前往青岛度假,辛白华身处温柔乡却仍然担忧时局,在海边感慨道:“我真觉得奇怪,为什么在中国的海面上,会有外国的军舰呢?我更觉得奇怪,在这样暴风雨的时代,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梦境。”施夫人则只想过才子佳人的幻梦生活,答道:“这是多么美满的梦啊,我希望我们能够永远地继续下去。”
辛白华看到的是日本军舰“出云号”和“八云号”。
1922年12月10日,青岛名义上回归中国,但留有大量日本侨民。这些人成立了组织严密、气焰嚣张的准军事组织“日本居留民团”,与时常在海上出没的日本海军舰队遥相呼应。1932年1月,日本侨民发动暴动,火烧国民党青岛市党部。日军派出“出云号”和“八云号”紧急在青岛港靠岸,8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迅速登陆,保护闹事的日本侨民,随时准备武力干涉。此后两艘军舰一直停留在青岛近海,构成威慑力量。
铁蹄下的歌女
影片中,度假中的辛白华观看歌舞演出,巧遇阿凤上台演唱《铁蹄下的歌女》:“谁不知道国家将亡……谁甘心做人的奴隶,谁愿意让乡土沦丧?”歌声唤醒了辛白华内心深处忧国忧民的情怀,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导演许幸之作词、聂耳作曲的《铁蹄下的歌女》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,原唱就是饰演阿凤的王人美。1927年,13岁的王人美进入上海“美美女校”学习歌舞。为了生计,学员们不仅要在国内演出,甚至还要到南亚一些国家巡演。她们一边演出,一边四处漂泊。王人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了歌里,唱出了社会底层歌女们不平的呐喊和在心灵深处跃动的爱国热情。
长城上的雄鬼与古北口血战
影片中,辛白华来到北平,前方看护队队长徐家珍带来了男友梁质夫牺牲的消息。原来,梁质夫出狱后,两人来到北平参与长城抗战。梁质夫在古北口血战中牺牲,留下遗书鼓励好友辛白华投身到民族解放的大业中来。辛白华终于觉醒,立誓道:“哦,朋友,我一定不使你失望。我也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长城上的雄鬼!”
1933年,日本侵略者悍然出兵侵吞热河省,并威逼华北。作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隘口,素有“京师锁钥”之称的密云古北口,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惨烈的战场。正是在这里,中国军队打响了北京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。在3月10日到5月14日的古北口血战中,67军635团团长白玉麟、17军149团团长王润波为国捐躯,17军25师师长关麟征、145团团长戴安澜重伤。最终,中国军队以伤亡1.6万余人的代价,毙伤日军7000人以上,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。
尤为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战斗初期。3月11日,日军在猛攻中将戴安澜团包围,师长关麟征亲率特务连发起反攻。激战中,关麟征不幸被日军手榴弹炸伤全身五处,血流如注。这位铁血将领从血泊中挣扎着爬起,继续指挥部队奋勇冲杀,终于占领干沟高地,将随后赶来的几千名日军阻于山下,挽救了被围困的戴安澜团。
经历了生死考验的热血陕西汉子关麟征,在伤愈后继续以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奋战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广阔战场上,书写了更多可歌可泣的篇章。关于这位抗日名将的后续精彩故事,我们将在下一期作品中继续讲述,敬请期待。
抗战烽火中的觉醒之歌
影片中,长城边关,战火纷纷,投身军旅的辛白华偶遇阿凤。战斗突然打响,辛白华与阿凤鼓舞同胞们一起抗敌,大家纷纷拿起武器,影片就在众人大声唱着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向敌人奋进的身影中结束。
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东北各阶层民众自发组织起义勇军,抗日救国。1933年2月18日,聂耳前往热河,参加对抗日义勇军的慰问,亲眼目睹义勇军不畏强敌、抛头颅、洒热血的英勇事迹。3月,田汉赴北平采访参加了热河抗战、长城抗战的义勇军第三军团长唐聚伍,了解义勇军奋勇抗敌的事迹。义勇军的爱国之情、抗敌之心、殉国之志在二人心中不断积累、酝酿和升华,最后化作唱响时代的伟大诗篇。
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之际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。1949年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,在一个个历史关口,激励中华儿女挺起脊梁。
策划:魏鹏 辛然
文案:姜晖
设计:陈艳娇
富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